你知道碳中和就业机会有哪些吗?
谈到碳中和,其实它早已不是一个概念、一句口号,现在它已渗透到我国各行各业中,正在一步步地落地,由此催生出了大量全新的就业岗位。但是碍于目前高校碳中和相关专业的成熟度不够,高校相对于市场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在就业市场中并没有太多科班出生的人才作为支撑。经过我最近的吐血整理与汇总,主要从产业领域、金融领域、咨询领域、研究领域以及组织领域这五大方面,较为完整地总结了碳中和领域的就业选择和潜在就业机会,但是由于整个体系太过庞大,我只能粗略地笼统地进行介绍,如感兴趣某一方面,自己可以更深入地去咨询与了解,并且欢迎相互交流学习。相信在读完后,你会对碳中和有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一、产业领域
1.电力行业
(1)电网和发电企业:国家电网和五大发电集团为主,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这些企业正在大力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以及清洁电力的生产,有一定相应的新岗位。
2)新能源企业:光伏的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福斯特、协鑫集成、东方日升、晶科能源等;风能的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等;氢能源的美锦能源、厚普股份、全柴动力、亿华通等;电化学储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这些企业在近三年处在风口之上,规模和利润均出现了大涨,这一领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会处于增长状态,人才需求高,整体薪资可观。
2.工业
(1)钢铁、建材:这两个仅次于电力的高碳排行业亟需研发节能减碳技术以及解决碳资产管理的问题。龙头企业包括上海宝钢集团、中国中冶、海螺水泥、中泰化学、森特股份、东方雨虹等,正大力招收具有碳中和经验与专业技术的复合人才。企业最新进展有宝武集团八一钢铁厂正在试点富氧高炉和熔融还原炉,并且也在探索高炉“超高富氧”鼓风技术和氢能炼钢技术的应用。
(2)石化: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壳牌、以及中国的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制定了零碳战略,正在着手内部改革,新设了较多低碳转型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岗位,急需大量相关人才。
3.交通运输
(1)公路:新能源汽车是热门赛道,有大量的汽车相关类企业。造车新势力有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甚至最近的华为、小米也拼入了这片红海;传统车企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等。日系、德系和美系传统著名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能源汽车。企业最新进展有蔚来宣布与中石化达成合作,充分利用中石化遍布全国的加油站网络推广蔚来换电站;比亚迪早期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7+4”全市场战略,致力于将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电解决。
(2)铁路:高铁让我国的客运铁路实现了电气化,主要的高铁生产企业有:青岛四方(CRH2),唐山机车(CRH3),青岛BSP(CRH1),长春轨道客车 (CRH5)等;以及铁路电气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龙头企业高铁电器。
4.房地产建筑业
(1)绿色建筑工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建科院、上海建科院等,以及国际的艾奕康(AECOM),凯谛思(Arcadis)、嘉科(Jacobs)、杜邦(DuPont)均有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与管理咨询工作。
(2)房地产行业:国内绿色领域领先的地产,包括朗诗地产,中国金茂、万科集团、远洋集团、万达集团等,在绿色建筑投资、开发、采购、运营等方面有大量工作岗位,这些具有绿色环保、纵向一体化专业能力的国际性开发服务商,正在转型升级为致力于为用户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绿色生活体系的绿色生活引领者。外资房地产企业包括“五大行”:仲量联行(DTZ)、戴德梁行(JLL)、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世邦魏理仕(CBRE)、高力国际(Colliers),均有绿色建筑咨询以及绿建项目管理等岗位。
5.环保工程
主要有伊尔姆(ERM)、威立雅(Veolia)、苏伊士(Suez Environnement)等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并为工业领域服务的国际化集团,主要业务范围是提供环境设备及服务,负责饮用水生产与输配、污水回收与处理,以及废物处理与回用,为用户提供崭新的管理方案。
6.林业
各省市的林业局、大量林业资源的企业,如吉林森工、永安林业、景谷林业等,在利用森林与林业碳汇开发CCER或VCS等碳资产业务方面具有较大前景。
二、金融领域
1.投行、资管和私募
专注于一级市场投资(PE/VC),投资碳中和相关初创企业,致力于使碳中和领域创业者的最初的优秀想法通过各轮股权及风险投资逐步孵化成IPO上市的大型企业。国际国内著名的资管/私募公司包括贝莱德(BlackRock)、先锋领航(Vanguard)、红杉资本、蔚来资本、IDG、高瓴资本等。顶级外资投行主要有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摩根大通(J.P. Morgan)、美银(Bank of America Securities)、花旗(Citigroup),瑞士联合银行(UBS)等。由于国内的投行一般设立在证券公司内部,在此不进行列举。
2.券商和基金
主要负责二级市场的股票债券的投资。发挥自身金融优势,从碳价格发现、交易做市、风险管理、产品创新、资金资源配置方面支持碳市场的建设,在绿色投融资做的比较好的有兴业证券以及“三中一华”(中金、中信、中信建投、华泰)等。实际操作中,像兴业证券联合政府部门及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开发期权、掉期、期货、指数产品、资产抵押证券等碳相关金融衍生产品。
3.银行
(1)普通银行业:绿色金融产品比较领先的包括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业除了开发以碳抵押/质押贷款、绿色债券、碳资产回购等传统金融产品外,还推出了与可持续表现挂钩债券及贷款、转型债券、蓝色债券、社会债券、绿色ABS、绿色基础设施REITs等金融产品。另外,在个人领域推出了绿色购车贷款、绿色住房抵押贷款以及绿色信用卡借记卡等。
(2)政策性银行:包括亚投行以及国开行等。开展全球以及全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比如风光电基础设施建设、电气化货运铁路、智能化电网、新能源充换电站、氢能源运输、储存设备和加氢站建设。近期,国开行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200亿元,发行利率3.07%,发行期限3年,所募资金将用于风电、光伏等碳减排项目。
4.保险
绿色保险业务较为领先的包括瑞士再保险、中国平安和太平洋保险等。在保险方面,陆续推出了绿色交通保险、绿色建筑保险、森林等生态碳汇保险、碳排放交易保险等,这些产品用于规避减排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为项目提供咨询和审查,帮助企业减少碳中和项目的投资风险。
三、咨询领域
1.数据咨询
提供能源和碳排放量数据、以及ESG相关内容的评级工作。尤其是最近热门的ESG领域,国际上一些主流数据服务商,明晟(MSCI)、彭博(Bloomberg)、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富时罗素(FTSE Russell)、道琼斯(Dow Jones)、路孚特(Refinitiv)等机构,都有各自的ESG评价体系。国内的很多机构也在积极自发探索本土化的ESG的评级体系,包括中证指数、华证指数、商道融绿、中国平安,嘉实基金等,这些机构推出了在国内市场上非常有影响力的ESG评级体系。
2.企业咨询
针对企业咨询,国际上著名的MBB(McKinsey、Bain、BCG),四大(Deloitte、PwC、EY和KPMG),以及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奥纬咨询(Oliver Wyman)等精品咨询公司;国内知名的咨询公司包括和君咨询、北大纵横、正略钧策、华夏基石以及中大咨询等。这些咨询公司均设立了可持续绿色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的相关部门,主要工作有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优化供应链管理;协助客户制定ESG绩效考核指标及出具鉴证报告;IPO及上市企业环保核查,投资和并购各阶段EHS尽职调查等EHS核查工作;绿色债券信贷评估与鉴证;碳盘查、碳排放信息披露及企业能源资源可持续管理等碳资产管理工作。
3.碳中和专业咨询
这种专门做碳中和相关业务的咨询公司,相比大型的企业咨询会更有经验。专业碳中和咨询领域相应的企业有碳阻迹、中创碳投、超腾能源、格力豪斯、嘉德瑞以及绿石碳等。工作内容可以主要分三个板块:低碳技术咨询方向、企业碳管理方向和碳市场方向。
①低碳技术咨询方向是以各类碳排放核算为基础,主要工作是完成各类型的碳排放报告或者核查报告、企业低碳规划报告、政府的各类研究课题报告等。这类业务具有较强性,需要专业知识很扎实的人。
②企业碳管理方向帮助企业管理其碳排放及碳资产,使得企业对内以最低成本应对政府及利益相关方要求,对外提高企业形象,同时提高碳资产收益等,这个方向类似于企业咨询的业务内容。这类业务需要知识面广,对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有一定要求。
③碳市场方向则是以碳交易和碳金融为主的业务,包括碳资产(CCER、VCS、碳普惠、绿证等)开发、碳交易和碳金融,其中碳资产开发的技术部分与低碳技术咨询方向有一定重叠。这类业务需要从业者有很强的商业能力和金融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四、研究机构
1.高校
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的31个专业里,有14个和碳中和高度相关,包括氢能科学与技术、可持续能源、智能建造与智能交通、碳储科学与工程、木结构建筑与材料等专业,如下表所示。
各大高校将陆续设立相关专业,其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开放国内首个聚焦碳中和的体系化课程;另外,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均有设立碳中和相关学科与机构,如下表所示(未完全列举)。
在国际上,斯坦福开设了杜尔可持续发展学院;帝国理工学院(IC)开设了气候变化、管理与金融专业;伦敦大学学院(UCL)设置了能源与环境的经济与政策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开设了可持续与绿色金融专业;以及多伦多大学的可持续管路专业等都围绕着碳中和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从高校近期的动作来看,国家才开始加速培养大量碳中和领域的专业人才,但反过来说明在碳中和领域目前严重缺乏相关专业的人才,对于现在入局碳中和领域的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需要不断学习并从实战中吸取相关经验。
2.碳中和研究院
这类研究院一般都是国内大型央国企与政府部门联合设立的机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及最近组建的湖北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等都有相对应的工作机会,这些研究院瞄准建设双碳战略智库、CCUS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新能源技术创新、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抽水储能创新技术、节能技术创新等,着力打造全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示范高地,形成国际领先的碳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3.库智
这类研究机构不属于政府部门,目标是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碳中和研究的咨询机构,如落山基研究所(RMI)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等。
五、政府&国际&民间组织
1.政府事业单位
这类和碳中和相关的事业单位包括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心以及国家每个部委下面专门设立的负责能源和碳排放的事业单位等。另外,还有碳排放权交易所,目前全国共9个地方碳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以及2021年7月16日上限的全国碳排放交易所。
2.国际组织
碳中和是一个全球性议题,国际上有许多组织在从事碳中和以及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比如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能源署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这些国际组织的相关岗位需要大量优秀的国际性人才。
3. NGO&NPO
除了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还有许多民间的非政府或者非盈利组织,比如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产业联盟、万科公益基金会和阿拉善SEE基金会等。这些组织也会资助于一些缺乏资金的碳中和项目,同时也会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去协助碳中和项目的实施与运营。
你对碳排放行业了解多少?国家对碳排放领域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
由于碳排放管理是一个技术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相关碳排放技术,熟悉政策和标准,做好碳排放规划、核算、核查和评估等,所以,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将在碳排放管理、交易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碳排放管理师负责对企业碳排放情况进行量化监测、核算及核查,帮助政府部门掌握企业碳排放情况,彼此制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和电力、水泥、钢铁、造纸、化工、石化、有色金属等。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目标导向出发,碳排放管理者将以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助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1、奖励和激励
政府将会提供奖励和激励,以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碳中和行动。这些奖励和激励可以包括税收减免、补贴、奖金等。通过这些奖励和激励。政府可以促进碳中和行动的普及和推广。
2、碳中和标准和认证
政府将会制定碳中和标准和认证,以确保碳中和行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些标准和认证将涵盖各个领域,包括能源、建筑、交通、农业等。通过这些标准和认证,政府可以促进碳中和行动的规范化和准准化。
3.碳中和市场
政府将会建立碳中和市场,以促进碳中和行动的交易和流通。这些市场可以包括碳交易市场、碳抵消市场等。通过这些场,政府可以促进碳中和行动的发展和推广。
总之,碳中和职业证书相关政策是推动碳中和行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职业培训和认证、奖励和激励、碳中和标准和认证、碳中和市场等多种方式,促进碳中和行动的普及和推广,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做出贡献。
赵老师 18914229816
全部评论